• 首页
  • 关于沐鸣娱乐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最新动态

    你的位置:沐鸣娱乐 > 最新动态 > 《伤寒论》.第34条

    《伤寒论》.第34条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2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37

    35、太阳病,桂枝证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。脉促者,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,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。(《伤寒论》.第34条)。

    作者:蒋远东

    太阳病,桂枝汤证是本篇第12条讲的:“太阳中风,阳浮而阴弱,阳浮者热自发,阴弱者汗自出,啬啬恶寒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,桂枝汤主之”这个证状。如果我们把第12条慨括起来就是第2条讲的:太阳病,发热、汗出,恶寒,脉浮缓者,名中风。当这个太阳中风与阳明证相连的时候,太阳中风的表证就变成阳明病的表证了,即为太阳阳明病了。太阳中风的里证就变成阳明腑证了,这就是《太阳病篇上篇》讲的:太阳总六经而统荣卫。

    从第12条不难看出,太阳病桂枝汤证是一个阳浮而阴弱的病,阳浮者热自发,阴弱者汗自出。这个发热、汗出的病在这里就是一个太阳阳明热病。医反下之会把太阳中风的表热带到阳明,把上焦或中焦的热带到下焦;因为下药在引胃津液下行。

    《医林改错》讲,血府中的血液是胃津液提供的,《论》中讲的荣血是血府提供给血管的血,卫气是包裹在血管外面的气。利遂不止是胃津液随下药而下,荣血在不断下降,卫气也在跟着荣血不断从外向里撤,即发生了位移的变化了,这个变化就是《内经》讲的“一日伤寒太阳受之,二日伤寒阳明受之”的变化。卫气从太阳之表撤到了阳明之表,荣血在从血管里面退到血管外面,致使卫气更虚、荣血更弱。

    促脉是卫气更虚的表现,卫气虚到极点了,虚热占据了上风,其脉即促。《辨脉法》讲,脉促是脉来数,时一止而复来者也。《辨脉法》讲,一息六至谓之数,数则为热。由此可见,促脉是一个虚数无力的脉。因为不能续接,所以才会出现停顿,这个停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卫气不相续接的过程。

    由此可见,本条文讲的这个脉促实际上就是表未解引起的脉促。因为,本条文讲的是太阳病的位移的变化,这个太阳病从原来的太阳经表到现在的阳明经之表、太阳病仍在;这个太阳病占据的是阳明经表的位置,使阳明经表受困了。所以本条用解阳明之肌的葛根、实际上解的是困阳明之肌的桂枝汤证。按理说这个脉促而喘作桂枝汤加杏仁、厚朴则佳;因为桂枝汤证占据了阳明经的位置,这个时候阳明经不显太阳证,显的是阳明证,所以要用葛根来解阳明之肌,而不是用桂枝来解太阳之肌,这就是第140条讲的:太阳病,下之,其脉促不结胸者,此为欲解也。

    喘而汗出不是汗出而喘,喘而汗出是先喘而后汗出,汗出而喘是先汗出而后才喘。本条讲的这个喘而汗出是下药把胃津液从胃腑带到大肠后,大肠移热与肺而引起的喘,因为,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,手阳明大肠经又与手太阴肺经相连,故使之喘也;传递的过程见《子午流注图》。

    因为,这个喘是下药胁迫手阳明大肠经的热在下行,下行的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津液,上逆的是胃肠道中的虚热之气,这个胃肠道中的虚热之气上逆到肺就是迫肺而喘。由此可见,喘的根源在于肠热,汗出的根源在于胃热,喘而汗出的根源在于下药协胃肠道的津液下行后,迫胃肠道中的虚热之气上逆而引起的喘而汗出。

    这个时候就不能在用麻杏甘石汤来平喘了,因为这是一个阳明虚热上扰的病,《伤寒例》中讲:桂枝下咽,阳盛则毙。这个病既不可以用麻黄、也不可以用桂枝平喘,而要用黄连厚肠胃,清胃中的虚热以止汗出,用黄芩清肠道中的热以定肺喘,用甘草补中益气以止脉促,用葛根解困在阳明之表的桂枝汤证。

    葛根芩连汤是黄芩黄连甘草汤加葛根的一个汤方,芩连甘草汤是《保命歌括》中的一个处方,是主小儿大头温病的一个处方。芩连甘草汤加葛根即为葛根黄芩黄连汤。葛根黄芩黄连汤(葛根芩连汤)方:

    葛根半斤、黄芩3两、黄连3两、甘草(炙)2两。

    上4味,以水8升,先煮葛根(因为葛根不溶于水),减2升,内诸药,煮取2升,去渣,分温在服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